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体育

2021年十月高等教育自考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来源:www.heeong.com 2025-09-06

中考体育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它选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

A.40年代

B.50 年代

C.60 年代

D.70 年代

2.下列各项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是

A.科学的理论内涵

B.完备的理论体系

C.严密的逻辑结构

D.彻底的批判精神

3.在世界怎么样存在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看法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下列唯物辩证法范聘中反映事物根本性质和表面特点关系的是

A内容和形式

B.势必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

5.社会规律是通过大家的自觉活动达成的。这说明社会规律

A.不具备客观性

B.不是盲目自发起用途的

c不具备常见性

D.不是事物进步的势必性

6.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备肯定影响用途,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意识对物质具备决定性

C.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D.意识对物质具备能动性

7.实践对认识具备决定性有哪些用途,下列各项不是这一原理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实践是认识进步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规范

D.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动性的规范

8.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在于,是不是承认认识的过程是

A.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B.反映与華写的统一

C.探索与创造的统一

D.探索与发现的统一

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定义、判断、推理

C联想、想象、猜测

D.直觉、顿悟、想法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是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

生产关系一直合适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C.生产力伴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生产关系总能推进生产力的进步

11.下列各项是上层建筑的是

A.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

c.国家政权

D.自然科学

12.社会形态的进步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看法是

A.机械决定论

B.历史宿命论

C.历史唯物论

D.历史唯心论

13.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用途,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二要坚持

A阶级剖析的办法

B.实证剖析的办法

c.矛盾剖析的办法

D.规范剖析的办法

14.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包含

A.生产的主观条件

B.生产的客观条件

C.生产的个别条件

D.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5.简单产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D.部分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升

17.以下不是资本积累后果的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升

B.工作日的延长

C.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D.贫富两极分化扩大

18.作为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率是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收益的比率

19.在资本主义进步进程中,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新的资本形式,列宁把它称之为

A.金筹资本

B.借贷资本

C.生息资本

D.工商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向外输出资本,开始于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B.自由角逐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1.列宁所说“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筹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的资本主义进步阶段是指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B.自由角逐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2.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第一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进步不平衡规律

B.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C.剩余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23.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4.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包括的两个阶段是指

A.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

25.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D.按需分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简答卷: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分。

2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7.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28.产业资本循环要历程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29.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什么新变化?

30.怎么样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3、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假如考生回答的题目

超越2题,只按考生回答卷目的前2题计分。

31.为何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规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有什么现实意义?

3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何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的、方法和方法。

2021年 十月高等教育自考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及评分参考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D 3.B 4C5B6D7D8A9B10.A

11C 12.C 13.A 14.D 15 B 16A 17B 18C 19.A 20.C

21.D 22.A 23.D 24.B 25.C

2、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常见联系的根本内容和进步变化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時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時的钥匙。矛盾剖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办法。

是不是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与矛盾是事物进步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7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经济基础和上层筑之间的盾是社会基本盾。

28.产业资本循环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依次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产品资本。

29.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打造了肯定比率的国有经济,法人所有制崛起。在

劳资关系上,打造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特股等规范。

在分配关系上,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等政策。

30.需要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营离这类原则的错误倾向。

要擅长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质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要紧跟年代和实践的进步,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进步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假如考生回答的题目超

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卷目的前2题计分。

3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质是不是相符合,这就要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而只有实践可以成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

实践具备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思想、理论通过实践可以达成出来,再把这个变成了客观现实的东西与原来的思想、理论加以对照,认识的真理性就得到了检验。

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防止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正是由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收获。

32.资本通过组织居佩劳动进行生产,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不断提升对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产生、进步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33.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要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量的增长,维持币值和物价稳定,达成充分就业,维持国际国内收入支出的大体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方法主如果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经济方法、法律方法,与必要的行政方法、计划指导进行宏观经济调节。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 肇庆自学考试艺术设计本科有什么科目?
  • 上海自学考试学士学位英语可以申请免考吗?
  • 江门自考一年可以考多少次?

[中考体育]2025年4月河北自考专

[中考体育]2021年4月上海普驼区